初识紫砂:如何看懂一把壶的构造-紫砂知识-壶赋紫砂艺术

紫砂知识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紫砂百科>>紫砂知识

初识紫砂:如何看懂一把壶的构造

发布日期:2024-06-09 13:53:54  浏览次数:91次

 

紫砂壶造型虽然千变万化,但是基本构成都是差不多的——紫砂壶一般都是以壶身为造型主体,壶嘴、壶把则以壶身为轴线左右对称展开,壶底作为整把壶的基座,壶盖、壶钮则是整把壶的亮点所在。

壶身

“壶身”又称“身筒”,是一把壶的主体部分。作为泡茶的实用器具来说,壶身是最重要的“容器”部分。根据造型一般可分为圆器、方器、筋纹器三种。

       1717915316714038.jp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717915772108484.jp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717915538180739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圆器——龙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方器——四方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筋纹器——合菱

壶盖

“壶盖”好似紫砂壶的“门”,这里是茶叶的“进出口”。壶盖大致可分为压盖、嵌盖和截盖三种。

          1717916234783893.jpg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 6d3817a9dfce4231c96149fcd4a26eaa_副本.jp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8eb1cac24cdbcaf6fc6b3e14a01501ed_副本.jpg

       壶盖上端还有一个亮点,那就是“壶钮”,这一点往往是一把壶的点睛之笔。常见的壶钮造型包括圆钮、桥钮、柱钮、扁柱钮、造型钮等等。

圆.jpg桥.jpg柱.jpg扁柱钮.jpg造型钮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圆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桥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柱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扁柱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造型钮

壶嘴

       “壶嘴”又称为“流”,顾名思义,这里是茶汤流出的通道。一把设计完美的壶,“流”这一重要构成往往是整把壶的动感所在。按照不同造型,有直流、一弯流、二弯流、三弯流等等。

直流嘴:
      直流嘴的优势,便是出水极爽,其出水路径最短,直流的出水一般都是比较好的,比较有力,直流嘴_副本.jpg其次便是出汤快,不易闷茶。线条简洁,与整器搭配颇显紫砂的古拙之味。常见于:石瓢壶。

 

 

一弯流:
        形似鸟喙,俗称“一喙嘴”,一弯嘴.jpg一般为暗接处理。较短,安装的位置也较高。常见有向上和向外的区别。型制微弯略带弧度出水稳定流畅。常见于:仿古、掇只、井栏等。

 

 

 

二弯流:
       亦可以称之为反嘴,即把一弯流倒过来装,这类的流嘴孔,一般都是朝天的,亦有称朝天嘴。二_副本.jpg二弯流的出水是抛物线的走势,出水的线条极为好看,流根部更靠下,水压更大,也有利于壶的出水。制作得当的二弯嘴,出水带有冲击力特别适合需高温冲泡、出水快的茶品。常见于:汉瓦、洋桶等。

 

 

三弯流:
       三弯流更体现出线条的柔和婉转。三弯嘴_副本.jpg三弯流的出水是没有直流等出水好的,因为茶汤要经过蜿蜒曲折的三弯,水流显得没有这样有力。但是这也带来了另一点优势,那就是容易控制水量出水,这点在大品量的壶上特别能体现,直流因为出水太好反而难以控制倒水收水。同时也使得“茶香不泄”,更大程度保留茶香。常见于:宫灯、报春、笑樱、思婷、双圈等。





      视线从外观转入壶内,不同的壶,壶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的“出水孔”又有不同。明代紫砂壶多为“独孔”,清代中期以后出现“三孔”、“七孔”、“九孔”等网孔紫砂壶,后来又有“球孔”造型的“出水孔”。出水孔的造型、数目的多少回影响出水的速度和流畅程度,这是选购紫砂壶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重点之一。


独孔:


       特点:是最传统的出水孔设计,独孔_副本.jpg通常只有一个较大的圆形孔或稍微修整的形状。独孔设计使水  流更为集中,出水有力,适合泡制大叶茶,如猴魁、生普、老白茶、岩茶等,因为大叶茶叶不易堵塞孔道。但是,由于孔径较大,细碎茶叶可能随水流出,且孔内清洁较为困难。


       适用场景:适合追求出水顺畅和泡饮大叶茶的茶友。


 



网孔:


       特点:由多个小孔组成,常见有7孔、9孔、14孔等多种排列,形成网状结构,能够有效过滤茶叶,网孔 (2)_副本.jpg防止茶叶随水流溢出。网孔设计适用于大多数茶叶,尤其是细小叶片的茶叶,但由于孔隙较多,若茶叶过细或过多,仍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堵塞。


    适用场景:适合泡制各种茶叶,尤其是需要细致过滤的细小叶片茶。



球孔:


       球孔 (3)_副本.jpg特点: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设计,内部附有一个带有众多小孔的半球形结构,既保持了较好的过滤效果,又能保持水流的顺畅。球孔设计解决了过滤与出水速度的平衡问题,但有时候会被误解为低成本或非传统设计,影响其在某些收藏家心中的地位。此外,球孔内部结构复杂,清洗上可能不如独孔便捷。


     适用场景:适合追求出水柔和且过滤效果好的茶友,尤其适合不想茶叶随水流出的情况。




 

壶把

壶把是方便我们泡茶的时候拿起紫砂壶的重要装备,同时又与壶嘴相互辉映。一般可将壶把分为端把(可分为正把(上大下小)和倒把(下大上小)两种)、横把、提梁把几种。

端把:
      有二个支点,耳把_副本.jpg多支点两种式样。多支点多见于花器称“叉把”;二支点多见于光器,俗称“耳把”,“圈把”等,常见有“正耳”、“倒耳”。

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横把:
       又称“柄”、“执”,在与壶流成90度角处安装,常见的如“唐羽”壶。横把.jpg横把通常和鸭嘴流同时搭配出现在壶具上。

    

 

 

提梁把:
       又称“提”。提梁把_副本.jpg通常位于壶肩上或是与壶身垂直连接,与壶流位于同一轴线上。提梁的大小要与壶体相协调,确保手提时不会碰到壶钮为最佳。






壶底

壶底是一把壶的“基座”,一把壶是否具有稳定、平静的品质,与壶底的关系非常大。按照造型差异可分为平底、挖足(加底)、圈足(加底)、一捺底、钉足底、托榫底。

平底:

在壶底平封一片泥片,平底_副本.jpg形制拙朴,手法简单,茶壶安置也最稳妥,平底在烧戌时不变形起翘是关键。常见器型有:牛盖,双圈壶、明炉等。

 

 

 

挖足(加底):

是指因制坯时,壶身筒成型后,在底面再附加一层泥片,而挖去泥片的中间部分,留下四周一圈作底足,挖足_副本.jpg俗称“挖足”,与身筒连成一体,从外形上往往会看不出壶底的独立性,常见器型有德钟、秦权、西施等。

 

 

圈足(加底):

不是直接贴泥片,圈足_副本.jpg而且另做的一圈用附贴到壶底上,从外形上看,明显凸出身筒的线条之外,常见的器形有:掇只壶、笑樱壶、宫灯壶等~

 

 

 

一捺底:

即在壶底部形成一个“凹窝”,凹窝的四周就形成为足。一捺底,给人的感觉是整器的自然结束,奈足_副本.jpg十分贴切,干净、利落、灵巧。通常用于圆器,常见器型有:葫芦,合瓢~

 

 

 

钉足:

针足源于铜器鼎足,钉足_副本.jpg用钉足支架壶体,稳而不滞,透出灵气。型制大小,钉脚高、矮、粗、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,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,方器一般用四钉足。常见器形有:石瓢,传炉~

 

 

 

托榫足:

梯形托榫足也称作“挖犴门”,“连角足”。在方器的各个面开挖,形成扁梯形托榫足。榫 (1)_副本.jpg紫砂方器的底部,开挖矮而宽的敞口,形成扁梯形托榫壶足,其形似“狂门”,故俗称“挖犴门”。常见器形有:方壶~




款识

除了这些,紫砂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,那就是款识。不同的紫砂艺人喜欢把款识在不同的位置展示出来,常见的有壶底、盖内、壶内等地方。

款识.jpg            3e772d8204da0473855d2434d63358c3_副本.jpg

 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8168395725

微信咨询
初识紫砂:如何看懂一把壶的构造-紫砂知识-壶赋紫砂艺术
返回顶部
X初识紫砂:如何看懂一把壶的构造-紫砂知识-壶赋紫砂艺术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mumucaoyang002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